全世界受腎臟疾病所苦的人數持續上升,許多專家、學者投入各項研究,致力提升醫療品質、降低醫事人員與透析患者的負擔。在此背景下,各式治療策略與嶄新醫療器材陸續問世,其中包含「遠紅外線療法」。國際上兩個最具指標性的腎臟疾病組織,ERA-EDTA及NKF,依據過往累積的臨床數據與研究將其納入各自的醫療指引中,成為各國醫護人員提供透析醫療照護時的準則。
ERA-EDTA是歐洲最負盛名的腎臟醫學協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腎臟病學協會之一。
在2019年8月,其官方指南機構:歐洲腎臟最佳實踐 (European Renal Best Practice, ERBP) 公布《腎臟病透析移植》(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NDT) 最新版本,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臨床建議》註一章節中,提及遠紅外線療法可促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 成熟,並維持長期的血液通暢。
NKF是除ERA-EDTA外另一個指標性的腎臟疾病組織。NKF於2020年4月公布《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建議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無獨有偶,遠紅外線療法被收錄在KDOQI《血管通路臨床實踐指南: 2019年更新》註二內,列為建議輔助改善動靜脈瘻管通暢的方式之一。
上述兩個指標性醫療指引,對於遠紅外線療法之建議,所參照的臨床數據與研究係採用寬譜遠紅外線治療儀所進行。
除了被納入指標性醫療指引內,透析治療中的權威專家也重視,足見遠紅外線療法重要性已開始受關注。腎臟健康計劃的創始組織美國腎臟病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ASN) 聯合主席Prabir Roy-Chaudhury博士,於2020年10月的腎臟週 (全球首要腎臟病學年會) 上發表了血液透析精準醫學的演講,在提及從患者角度來思考、設計的新醫療技術時,Roy-Chaudhury博士將來自台灣的遠紅外線療法列入其中,並表示該療法有助維持動靜脈瘻管的穩定。
對腎友而言,透析瘻管是第二生命線。瘻管通暢與否除了攸關血液透析品質,也和腎友醫療開銷、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目前全台超過九成以上洗腎室採用寬譜遠紅外線治療儀,寬譜有幸能盡一己之力,盼未來能再與各方專家攜手合作,共創醫療發展史的下一個里程碑,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