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外科部 專科護理師 鍾毓庭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鄭伯智
近幾年來民眾飲食不正常,生活壓力大、抽菸,心血管疾病增加,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相對的周邊血管阻塞疾病病人也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根據美國佛明罕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罹患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提高為10~20%。本院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病人幾乎占心臟外科住院病人的20%。而大部份病人及家屬面對此疾病大都是忽略它,常以為只是單純的腳部疾病,往往在傷口無法癒合或已經肢體潰爛時,才來就醫求治,此時都進入末期必須接受截肢的命運。以下就本病的居家照顧做一簡單的分析說明。
目前踝關節以下的末梢動脈狹窄,以血管重建成功的機會小,所以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以血管氣球擴張成形術、繞道手術為主,搭配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口服抗凝血藥物;也因為末梢血管或是較細的血管重建成功的機會低,因此低能量遠紅外線幾乎成了周邊血管阻塞治療上的必備儀器。但遠紅外線醫療產品充斥市場,民眾對遠紅外線的認知卻不了解。甚至把坊間的烤燈當遠紅外線使用,使得照射部位乾燥、脫水甚至燙傷,好壞有如天壤之別。
目前本院使用的是波長3~25um的遠紅外線,是因為它具有血管擴張、止痛、消炎、改善組織缺血的臨床功效,且不具侵犯性、安全性高、操作方便,不需專業醫療人員,民眾就可自行操作。本文簡單說明遠紅外線在周邊血管阻塞疾病使用的成效及正確的使用方式,供大家參考
遠紅外線如何改善下肢血管循環
臨床上應用及相關文獻
遠紅外線治療儀-同時具有熱效應與非熱效應二種,能刺激血管新生的生物效應。
-溫度維持恆溫,皮膚好吸收,不會造成灼傷,舒適度高。
-具有止痛消腫效果,能持續促進血液循環、控制感染。熱療器材(烤燈、紅外燈)-只具有熱效應,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循環。
-溫度無法控制,熱量會累積皮膚,會造成皮膚灼傷。
-沒有止痛消腫效果,只能暫時促進血液循環。
使用遠紅外線的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病人注意事項:
本療法對下肢循環障礙病人是一種輔助療法,病人仍須配合醫師建議手術及藥物治療,並且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居家使用可依醫師指示,以下列方式照射足部或小腿:
由於下肢循環障礙的病人對於溫度的變化較不敏感,皮膚表面溫度過高時不容易察覺,所以使用時必須遵守安全距離。因為過熱也會造成燙傷而引起二度傷害。 最後,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疾病病人除了本身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戒菸、適度運動每次30~60分,每週2~3次,控制三高:高血糖(平均糖化血色素< 7%)、高血壓(< 130/85 毫米汞柱)、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 < 100、三酸甘油脂TG < 150) 再加上遠紅外線使用就是延緩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疾病發作最好的方式。 結論:感謝心臟外科主任鄭伯智大力幫助,才有此文章出爐。也希望本篇訊息能帶給大家正確的健康觀念,提昇生活品質。
本文來自: 奇美醫訊 2014年6月初刊 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