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的周邊血管阻塞的患者漸增,最近推出可在宅自行使用的遠紅外線療法,作為手術的輔助,讓患者免於住院的麻煩。
奇美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鄭伯智醫師說,近幾年來民眾飲食不正常,相對的周邊血管阻塞疾病病人也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根據美國佛明罕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罹患率 10至 20%,奇美患者占心臟外科住院的 20%。
大部分病人及家屬面對此疾病大都是忽略它,常以為只是單純的腳部疾病,往往在傷口無法癒合或已經肢體潰爛時,才就醫求治,常已進入末期而須截肢。
目前踝關節以下的末梢動脈狹窄,以血管重建成功的機會小,所以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以血管氣球擴張成形術、繞道手術為主,搭配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口服抗凝血藥物;因末梢血管較細,重建成功的機會低,因此低能量遠紅外線幾乎成了治療上的必備儀器。
但遠紅外線醫療產品充斥市場,民眾對遠紅外線的認知卻不了解,甚至把坊間的烤燈當遠紅外線使用,使得照射部位乾燥、脫水甚至燙傷。
鄭伯智指出,目前奇美使用波長 3至 25單位的遠紅外線,具有血管擴張、止痛、消炎、改善組織缺血的功效,不需專業醫療人員,民眾就可自行操作。
文獻指出,先由血管外科進行血管重建後,再以遠紅外線治療,使用後傷口癒合明顯加快,缺血部位的供血明顯恢復。
每天照射 3至 4次,每次 40分鐘,距離 20至 30公分,照射部位要暴露,隔著衣物會降低治療效果,但太近會燙傷,若傷口有出血時,勿再使用。
不過,此療法對下肢循環障礙病人仍屬輔助,病人仍須配合手術及藥物治療,並且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為宜。